东北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范
教学(2014)54号
毕业设计(论文)是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重要环节,是进行综合训练的教学阶段。搞好毕业设计(论文)对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开拓精神、创新能力、科学作风、综合素质都具有重要作用。为确保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制定东北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范。
一、指导思想
通过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使大学生达到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三基)和运用知识能力、文献检索能力、实验测试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能力、制图能力(六个能力)以及文化素质、思想品德素质、业务素质(三个素质)的训练,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同时,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是大学教育的综合训练,也是对教育质量的检验。
二、选题
选题是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范围进行专业确定的环节。
1.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要按照所学专业培养目标确定。要围绕本专业、学科选择有一定理论与实用价值、且具有运用课程知识、能力训练的题目。
2.选题要尽可能与科研、生产和实验室建设相结合。工科类专业以毕业设计为主;文理科类专业毕业论文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实用价值。
3.毕业设计(论文)的题目要坚持每人一题。指导教师可将大而难的题目分解成若干个子题目,作为由学生独立完成的选题。
4.对于与往届重复的课题,严禁将往届毕业设计(论文)借给学生参考,防止出现抄袭现象。
5.各专业可将水平较高的题目列为重点选题。属于工程设计、软件设计、科学实验类的重点选题,必须结合科研生产实际并有实用价值。文理类的论文重点选题须达到本学科研究领域较先进水平。重点选题应交给前七个学期品学兼优的
学生完成。
6.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须由研究所(系)审核,在审核批准后下达任务书。
7.无任务书不能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三、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
1.要求学生能够在毕业设计(论文)中应用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表现出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能力。
2.学生能独立检索文献资料并恰当运用。
3.学生能进行本专业范围内的分析研究、实验、测试、计算、绘图、设计、计算机应用等综合训练。
4.学生应撰写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须交指导教师审查同意后,经研究所(系)领导组织3名以上教师集体审定批准,方可正式开始设计(论文)的撰写工作。开题报告未获通过的,可令其重新开题或更换选题。
开题报告内容应包括:(1)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2)设计(论文)应用的原理和理论依据;(3)设计(论文)方案论证分析;(4)预期成果;(5)工作进度计划;(6)参考文献。
5.毕业设计(论文)的理论依据要充分,数据准确,公式推导正确。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科学方法,具有一定的工程技术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设计能力。设计(论文)的基本论点、结论与建议在理论与实践应用中有一定意义。
6.学生能够运用一门外语阅读、翻译本专业外文资料,至少翻译一篇外文文献,译文汉字字数不少于4000字。
7.应鼓励学生运用双语撰写毕业设计(论文)或运用外语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并运用外语进行答辩。
8.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量为从查阅文献、实习 (调研)、拟写开题报告开始,以每天工作6-8小时计,用12-16周能够完成的工作量。
9.毕业设计(论文)的图纸、表格、插图要规范准确,符合国家标准。
10.毕业设计(论文)要按照《东北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书写格式》书写。设计、论文全文在10000字以上。概念清楚,内容正确,条理分明,书写工整,语言流畅,结构严谨。
11.各专业根据培养目标可提出毕业设计(论文)的专业技术要求。
四、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组织管理
1.学院(部)教学院长(教学主任)负责领导组织本学院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对此项工作担负着领导、组织、检查和监督的职责。
2.学院(部)要求各研究所(系)选派有教学经验、学风严谨、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
3.学院(部)在学生实习(调研)期间负责组成实习队,确定实习(调研)场所,监督检查实习(调研)质量与效果。
4.学院(部)要组织人员定期检查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进度、质量,及时解决有关问题。
5.学院(部)应根据本规范规定的设计(论文)质量要求,制定本学院(部)毕业设计(论文)的评分标准,审核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成绩。成绩一经确定后,由所长(系主任)签字核准,教学院长(教学主任)签字生效。
6.毕业答辩由学院(部)答辩指导委员会组织进行。答辩指导委员会由5-7人组成,院长(部长)或副院长(教学主任)担任主任委员。答辩指导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应在答辩开始前公布,并报教务处备案;
7.院(部)答辩指导委员会的职责是:(1)领导本学院(部)毕业答辩工作,审核、评定本学院(部)本科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成绩;(2)审核各研究所(系)答辩委员会名单;(3)解决答辩中有争议或其他有关问题。
8.各专业根据学生的多少,可成立若干个分别由5人以上组成的答辩委员会,报学院(部)答辩指导委员会审批。答辩委员会的职责是:(1)具体组织答辩工作;(2)评定学生答辩成绩并写出评语;(3)研究解决答辩中的有关问题。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应于答辩开始前公布,并报学院备案。
9.为了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的组织管理,各学院(部)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差的学生要组织进行二次答辩。参加二次答辩的学生为毕业设计(论文)综合成绩末位的学生,一般占学生总数的1—3%。要保证学生成绩的真实性,不允许给学生提高成绩。
五、指导教师职责
1.指导教师应由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研究能力、学风严谨、责任心强的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
2.指导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对选题的内容与要求应掌握有关的资料和文献,平时要认真指导和检查,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解决设计(论文)中的疑难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在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指导教师的具体任务:
(1)提出所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经研究所讨论审定后,及时填写任务书。
(2)审定学生拟定的设计方案或开题报告,批改译文及外文摘要。
(3)定期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和质量,按时进行答疑与指导,及时填写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手册。
(4)毕业设计(论文)结束阶段认真审阅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含图纸、程序等),按学校的有关要求指出错误并督促学生改正,对学生是否能答辩进行资格预审。指导教师组织所指导的学生进行预答辩。
(5)根据学生的工作态度、设计(论文)质量认真写出考核评语并签写本人姓名、职称及评阅时间。
(6)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答辩。
(7)收齐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全部资料、成果。
六、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评定
1.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的评定,要明确标准,严格把关。各学院制定出具体的评分细则。
2.学生做完的毕业设计(论文)经指导教师评阅后,即送评阅人审阅。评阅人原则上由校内讲师职称以上的教师担任。评阅人审阅后应写出评语,评阅人评语要依据本规范中对毕业设计 (论文)的基本要求对其进行评述,并注明评阅人姓名、职称及评阅时间。无指导教师和评阅人评语的设计(论文)不得参加答辩。
3.每位毕业设计(论文)作者必须参加答辩。答辩的内容一般以设计(论文)内容为主,也可涉及与毕业设计(论文)内容有关的其他学过的专业知识。
4.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的构成:指导教师给出的成绩,评阅人给出的成绩,
毕业答辩成绩,各项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由各学院确定,参考比例:3:2:5或2.5:2.5:5。
5.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依据:(1)完成任务情况;(2)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生做出的实际成果;(4) 实验、测试、计算、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5)毕业设计(论文)标准,图纸、表格、插图规范准确;(6)科学作风;(7)创新精神;(8)答辩中回答提问情况;(9)做毕业设计(论文)期间的表现(包括出勤、纪律、协作精神等)。
6.要加强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管理。学生答辩结束后,先由答辩委员会给出综合评定成绩,交答辩委员会审核确定,由所长(系主任)签字、平衡成绩,并由教学院长签字后即为最终成绩,并由指导教师将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及成绩登录到乾豪综合教务管理系统。
7.各学院(部)在整体上掌握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的比例是:优秀不超过20%;良好不超过35%;中等35%;及格、不及格合计在10%左右。对于没有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任务或有弄虚作假、抄袭行为者,应给予“不及格”成绩。
8.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经学院(部)答辩委员会推荐,按1%左右的比例,推荐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上报到教务处,经学校审核批准后,评出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及优秀指导教师。对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及优秀指导教师,学校将颁发荣誉证书及奖金。
七、质量检查
1.每年学院都要组织教师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统一抽查、复查,进行认真总结,并写出总结材料交教务处汇总。
2.教务处每年组织校本科教学督导组专家,对当年的毕业设计(论文)进行抽样质量分析。质量分析结果作为当年对各学院教学工作评估的依据之一。
八、归档
在每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结束后,由各学院(部)负责将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归档存查。在档的资料有:毕业设计(论文)正本及相关的图纸附件1份,指导教师评语l份,评阅人评语1份,答辩委员会评语1份,毕业实习手册1份,光盘1份,外文资料原文、译文各一份。
评价基元 | 评价要求 | 数值 | 评价内涵与标准 | 评价等级 | ||||
A | B | C | D | |||||
选题质量18% | 01 | 目的明确,符合要求 | 6 | 符合培养目标,体现学科、专业特点和教学计划中知识、能力结构的基本要求,能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 |
|
|
|
|
02 | 选题难易适当 | 6 | 能体现《高等教育法》对本科质量标准的“三基”和“两个能力”的要求,每个人一题。指导教师可将大而难的题目分解为若干个子题目给学生做。毕业设计(论文)应有阶段成果,工作量适当。 |
|
|
|
| |
03 | 理论意义或实际意义 | 6 | 符合本学科的理论发展方向,在解决学科专业建设、科学发展理论或方法等方面有一定的科学意义;符合国家或区域经济、社会、科技和文化发展的要求,解决应用性研究中的某个理论或方法问题,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
|
|
|
| |
能力水平52% | 04 | 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 12 | 能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论述设计(论文)中的问题,理论依充分,概念清楚、知识面宽、思维能力强,体现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
|
|
|
|
05 | 应用文献能力 | 9 | 能独立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正确使用各种专业符号、术语和规定,引文的注释正确。归纳总结本课题领域的文献、资料并恰当应用,体现了基本的学术规范。 |
|
|
|
| |
06 | 设计(实验、研究)能力 | 10 | 整体思路清晰,结构合理,理论联系实际,设计(实验、研究)方案科学、完整有序。实验数据有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处理科学准确。 |
|
|
|
| |
07 | 设计(实验、研究)方法和手段 | 10 | 能熟练地运用学科常规科学研究方法,能恰当地运用科学的研究手段(如计算机、实验仪器设备等)进行资料搜集加工、整理提高设计(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效率。毕业论文手册填写准确。 |
|
|
|
| |
08 | 外语应用能力 | 5 | 至少有一篇外文参考文献,至少翻译一篇外文文献并附其译文(汉字不少于4000字)。 |
|
|
|
| |
09 | 技术经济或社会效益的分析能力 | 6 | 能够对设计(实验、研究)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社会效益分析(包括环保),预计运用到实践上的效果。 |
|
|
|
| |
成果质量30% | 10 | 设计说明书、论文撰写水平和指导、评阅、答辩工作 | 12 | 项目齐全(题名页、目录、摘要、正文、图表、图纸、参考文献、指导教师评语、评阅人评语、答辩委员会意见、成绩评定等)。设计、论文结构合理、观点正确、文字流畅、图表、图纸(含程序)规范、全面。指导教师、评阅人的评语针对性强且全面、深刻,字迹工整,与设计(论文)水平相适应。答辩委员会成绩评审合理。 |
|
|
|
|
11 | 字数 | 5 | 中文摘要不少于400字,并译成外文。设计(论文),全文不少于1万(7000)字。 |
|
|
|
| |
12 | 理论或实际价值 | 8 | 理论上具有新意,应用性的设计(研究)对实际工作具有一定的价值。 |
|
|
|
| |
13 | 体现科学发展观 | 5 | 设计(论文)在实施(或论述)涉及循环经济、或资源环境、或稳定金融秩序、或防止重大疫情(灾害)或完善社会保障等方面,体现了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
|
|
|
|
评价结果的计算方法:
本案采用等级评定和等级状态方程表示法。按照“评价内涵与标准”要求给出“评价等级”(打“√”),“评价要素”中每一项的“评价等级”(A、B、C、D)分值与该项“数值 ”相同。最终评价结果用状态方程表示:V=aA+bB+cC+dD其中a、b、c、d分别表示评价结果A 、B、C、D四个等级的权重之和,a+b+c+d=100。
评价结果的计算标准:
a≥70,d=0或a≥80,d≤5者为优秀;
a+b≥70,a≠0,d=0或a+b≥80,a≠0,d≤5者为良好;
a+b+c≥85,a≠0,b≠0者为中等;
15≤d≤20者为及格;
d>20者为不及格。
学校名称 |
| 专业班级 |
| 学生姓名 |
| |||||
题 目 |
| 指导教师姓名 |
| 答辩委员会成绩 |
| |||||
评价基元 | 评价要素 | 摘记 | 数 值 | 评价等级 | ||||||
A | B | C | D | |||||||
选题质量18% | 01.目的明确符合要求 |
| 6 |
|
|
|
| |||
02.选题难易适当 |
| 6 |
|
|
|
| ||||
03.理论(实际)意义 |
| 6 |
|
|
|
| ||||
能力水平52% | 04.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
| 12 |
|
|
|
| |||
05.应用文献能力 |
| 9 |
|
|
|
| ||||
06.设计(实验、研究)能力 |
| 10 |
|
|
|
| ||||
07.设计(实验、研究)方法和手段 |
| 10 |
|
|
|
| ||||
08.外语应用能力 |
| 5 |
|
|
|
| ||||
09.技术经济或社会效益的分析能力 |
| 6 |
|
|
|
| ||||
成果质量30% | 10.设计(论文)撰写水平和指导、评阅、答辩工作 |
| 12 |
|
|
|
| |||
11.设计(论文)字数要求 |
| 5 |
|
|
|
| ||||
12.理论(实际)价值 |
| 8 |
|
|
|
| ||||
13.体现科学发展观 |
| 5 |
|
|
|
| ||||
专家 评阅 意见 | 状 态 方 程 |
| 成绩 |
| ||||||
专家签名 年 月 日 | ||||||||||
注:评阅成绩根据状态方程,分为优秀、良好、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等,评阅意见中,对设计(论文)总的评价、突出的优(缺)点和改变原来成绩等情况一定要予以记载。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参考澳门六合彩官方 历年毕业设计(论文)的实践经验,特制定东北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格式要求。本格式要求自发布之日起实行。
一、 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内容
毕业设计(论文)主要由前置部分、主体部分和结尾部分组成。
1.前置部分:封面、扉页(题名页)、任务书、摘要、目录
2.主体部分:绪论、正文、结论、讨论和建议
3.结尾部分:参考文献、结束语(致谢)、附录(限必要时)
二、要求
1.前置部分
(1)封面:封面是设计(论文)的表面。封面有下列内容:
设计(论文)题目、学生姓名、学院、专业、指导教师、日期。
(2)扉页(题名页):此页是对设计(论文)进行著录的依据。除了与封面应有的内容取得一致外,还应包括中文题名与外文题名两种,指导教师姓名及职称、设计(论文)工作的起止日期。题名是以恰当、简明的词语反映设计(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若题名语意未尽,可用副题名补充说明设计(论文)中的特定内容。题名在整本设计(论文)中不同地方出现时应完全相同。
(3)任务书: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内容、专题部分、以及指导教师签字、负责人签字。
(4)摘要页:由毕业设计(论文)标题、摘要内容和关键词构成。摘要内容是设计(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
述,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其内容应包括与设计(论文)等同量的主要信息。摘要应说明工作的实验方法、结果、结论等。关键词要求3-6个。摘要页要求中、英文两种,英文是对中文的翻译,中文摘要一般不少于400字。
(5)目录:目录由设计(论文)的章、节、条、附录等的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章节既是设计(论文)的提纲,也是其组成部分的标题。目录的序号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
2.主体部分
(1)绪论:在绪论中简要说明设计(论文)工作的目的、意义、范围、研究设想、方法、实验设计、选题依据等。应当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一般教科书中有的知识,在绪论中不必出现。有关历史回顾和前人工作的成果,可以适当综合评述。
(2)正文:正文是设计(论文)的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字数在10000字以上,可以包括调查对象、实验与观测方法和结果、仪器设备原理、原材料选择、计算方法、编程原理、数据处理、设计说明与依据、图表、形成的论点和导出的结论等。正文内容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真实、准确完备、合乎逻辑、结论严谨、层次分明、语言流畅,符合学科、专业的有关要求。
正文中的图、表应编序号、图名、表名等。图样绘制、表格与插图必须规范准确,符合国家标准。图的纵横坐标必须标注量、单位。图序及图名置于图的下方。图必须用黑色绘图笔清绘。表序及表名置于表的上方。表内应标明测试项标准规定的符号、单位、量。表内“空白”代表未测或无此项;“…”代表未发现;“0”代表实测结果为零。应使用计算机绘制图表。
正文中出现的符号和缩略词应采用本专业、学科的权威性机构或学术团体所公布的规定。如为作者自定的符号和缩略词,应在第一次出现时加以说明,给出明确的定义。引用他人资料(包括图、表、数据、论点、论据等)要用角标标注,注明出处。正文和专业要求要符合专业培养目标。
(3)结论:毕业设计(论文)的结论应当准确、完整、明确、精练。但仍可以在结论或讨论中提出建议、设想、尚待解决的问题等。
3.结尾部分
(1)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按引用文献的顺序,统一编号,列于文末。详见格式要求部分。
(2)结束语(致谢):结合整体的大学学习,对整个毕业设计(论文)进行总体性、概括性总结,表达出设计(论文)的思路、学习收获、对未来进一步学习的设想、打算以及对指导教师等人的致谢。
(3)附录:某些重要的原始数据、数学推导、计算程序、框图、结构图、零件图、装配图等可在附录中出现。所附图纸须准确、规范,符合技术要求。外文资料的原文与译文可单独装订成册,原文应注明作者及出处。(只限必要时)
三、格式要求
(1)毕业设计(论文)用纸、页面设置要求
纸张大小:纸的尺寸为标准A4复印纸(210mm×297mm)。
版芯(打印尺寸):160mm×247mm(不包括页眉行、页码行),即页边距上、下、左、右各25mm。
正文字体字号:中文小4号宋体,英文小四号“Times NewRoman”字型,全文统一。
装订:双面打印印刷,沿长边装订。
页码:页码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字号与正文字体相同,页底居中,数字两侧用圆点或一字横线修饰,如-3-。
页眉:自摘要页起加页眉,眉体使用单线,页眉说明5号楷体,左端“东北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右端“章号章题”。
封面:东北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标准封面(双A4)。
(2)毕业设计(论文)内容打印要求
标题要求:论文主体部分按章、节、条、项分级,在不同级的章、节、条、项阿拉伯数字编号之间用“.”(半角实心下圆点)相隔,最末级编号之后不加点。
排版格式见下表:
标题 | 字号字体 | 格式 | 举例 |
第一级(章) | 二号黑体 | 居中,单倍行距,段后1行 | 第1章 XXX |
第二级(节) | 三号黑体 | 居左,单倍行距 | 1.1 XXXXXX |
第三级(条) | 四号黑体 | 居左,单倍行距 | 1.1.1 XXXXXX |
第四级(项) | 小四号黑体 | 使用不同编号,如 | (a)(b)(c)…;(1)(2)(3)…等 |
(3)介于标题要求下的其它要求:
A.前置部分
(a)任务书:统一格式。
(b)扉页:中文题名按一级标题排版,居中,其它字体采用四号宋体,与提名左对齐;英文题名采用二号“TimesNew Roman”字体,居中,其它字体采用四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居中。
(c)摘要页:摘要标题按一级标题排版;中文摘要和关键词采用小四号宋体,英文摘要和英文关键词采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字体,1.5倍行距,关键词之间用“,”相隔。
(d)目录:“目录”两字采用一级标题排版;章题目和结尾内容题目采用二级标题排版;节题目采用四号宋体字,1.5倍行距,居左;条题目采用小四号宋体字,1.5倍行距,左缩进2个字符。须注明各题目的起始页码,页码为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字体,题目与页码用“·······”相连。
B.主体部分
(a)绪论、正文、结论部分除有标题要求外,汉字字体采用小四号宋体,1.5倍行距。外文、数字字号与同行汉字字号相同,字体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b)插图:插图包括图解、示意图、构造图、框图、流程图、布置图、地图、照片、图版等。插图注明项有图号、图题、图例。图号编码用章序号。如“图3.1”表示第3章第1图。图号与图题文字间置一字空格,置于图的正下方,图题用5号宋体,须全文统一。图中标注符号文字字号不大于图题的字号。
(c)表:表的一般格式是数据依序竖排,内容和项目由左至右横读,通版排版。表号也用章序号编码,如:表3.1是第3章中的第1表。表应有表题,与表号之间置一字空格,置于表的上方居中,用5号宋体,须全文统一。表中的内容和项目字号不大于表题的字号。
(d)公式:公式包括数学、物理和化学公式。正文中引用的公式、算式或方程式等可以按章序号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如式(3-1)表示第3章第1式,公式一般单行居中排版与上下文分开,式号与公式同行居公式右侧排版。
C.结尾部分
(a)参考文献:中文字体采用小四号宋体。外文、数字字号与汉字字号相同,字体用“Times New Roman”字体,1.5倍行距。参考文献采用顺序号编号体系如下。
专著格式:序号.编著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年代,起止页码.
期刊论文格式:序号.作者.论文名称[J],期刊名称,年度,卷(期):起止页码.
会议文献格式:
序号.作者1,作者2,作者3等.文章题目名[A].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社,年代.起止页码.
学位论文格式:序号.作者.学位论文名称[D],发表地:学位授予单位,年度
注:作者姓名写到第三位,余者写“等.”。
(b)结束语(致谢):“结束语”标题采用一级标题格式排版。中文字体采用小四号宋体,1.5倍行距。外文、数字字号与同行汉字字号相同,字体用“Times New Roman”字体,1.5倍行距。
(c)附录:附录中的内容要与正文内容分开,用阿拉伯数字编号,须在数码前加上附录序码。如:图A.1,式(B.2),表C.3等。外文翻译部分标题采用一级标题排版,翻译内容中文采用小四号宋体,英文采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字体,1.5倍行距。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
设计(论文)的基本内容:
|
毕业设计(论文)专题部分:
题目:
设计或论文专题的基本内容:
|
学生接受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日期 第 周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
工 作 计 划
毕业实习(调 研)
月 日—— 月 日 (第 周——第 周)
校外实习单位:
任务:
|
工 作 计 划
所需参考资料目录
|
工 作 计 划
拟定设计(实验)方案、论文选题
月 日— 月 日 (第 周—第 周) |
设计方案论证(论文开题报告)
月 日— 月 日 (第 周—第 周) |
设计工作与图纸绘制(实验研究、论文工作)
月 日— 月 日 (第 周—第 周) |
撰写说明书(论文)
月 日— 月 日 (第 周—第 周) |
毕业设计(论文)专题部分
月 日— 月 日 (第 周—第 周) |
毕业设计(论文)送交评阅人日期
月 日— 月 日 (第 周—第 周) |
答 辩 日 期
月 日— 月 日 (第 周—第 周) |
导教师审批签字:
年 月 日 (第 周) |
工 作 记 录
毕业实习(调研)
月 日— 月 日 (第 周—第 周)
单位:
完成任务情况:
|
工 作 记 录
查 阅 资 料 目 录
|
工 作 记 录
设计方案论证(论文开题报告) 说明:开题报告应有明确的要求,应统一格式,内容应包括:主题依据、目的意义、研究原理及方法、进度、预期效果、主要参考文献等。
指导教师评语及改进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研究所(系)评语及改进意见:
研究所所长(系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
工 作 记 录
设计工作与图纸绘制 完成日期: 月 日(第 周) (实验研究、论文工作)
设计说明书 完成日期: 月 日(第 周) (论 文)
专题部分完成日期: 月 日(第 周)
毕业设计 送交评阅人日期: 月 日(第 周) (论 文)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
上机(实验)地点:
累计上机时数: |
答辩日期: 月 日(第 周)
答辩委员会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
工 作 记 录
答 疑
内容提要:
月 日(第 周) 内容提要:
月 日(第 周)
内容提要:
月 日(第 周) |
工 作 记 录
|